闻天津战事惨烈感愤成诗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神剑悲鸣夜跃空,可怜削牍竟何功。

时危祗益诗篇富,战猛从知士气雄。

积痛卌年须雪耻,佥谋一意断和戎。

眼看血染天津市,怒焰真当捲海东。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玄隐庐卷三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劝进疏引谶·其一唐朝·不详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丁丑语甲子,深藏八堂里。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西北天火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
  • 2.《次韵答陈生问禅宋朝·沈辽从来多事笑归宗,我已无心岂有通。达士犹能知梦梦,世人何用更空空。江头冷落三秋月,山半支离一病翁。不到古今能与否,林间拭目看来鸿。
  • 3.《寄二弟时在白彪庄·其二宋朝·彭汝砺伊尹初耕野,儿宽自带经。故须聊假手,无或甚劳形。曲曲水如带,峨峨山似屏。夜窗吟更老,不负读书声。
  • 4.《月夜闻啸明朝·李云龙山寺啼猿送暮钟,琪林远近隔云松。仙翁自啸瑶坛月,知在罗山第几峰。
  • 5.《送吴进士出宰归安明朝·李孙宸明光献赋羡青春,一出云霄便致身。治行词名君并擅,离怀羁思我难论。风清天目琴鸣远,花发苕溪制锦新。卧阁正堪娱彩笔,可忘鱼素问缁尘。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