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蔡启运社长

朝代:清朝|作者:赖绍尧|

诗星一夜坠光芒,湖海同声哭蔡襄。

文彩风流今未已,飞扬跋扈我犹狂。

敢凭后死雄坛坫,欲起先生质瓣香。

繐帐不亲坟草宿,招魂谁为觅巫阳。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收于赖绍尧《悔之诗钞》,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春雁明朝·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 2.《宋朝·周贯弹琴伤指甲,盖席损髭须。
  • 3.《重经快阁宋朝·范正国侨寓穷沧海,心栖快阁间。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阑槛何由见,神明怅未还。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
  • 4.《疏影后·匆匆才离朱门里明朝·王錂匆匆才离朱门里。早来到祗林佛地。俯身寻介:看苍藓盈阶。残英满砌。寻踪问迹凭谁。
  • 5.《枝江道中清朝·王士祯愁绝丹阳道,萧条暮雨时。天遥孤雁没,江阔一帆迟。庾信台空在,怀王冢尚疑。且随鸥鸟去,今夜泊松滋。
赖绍尧(1871~1917),字悔之,台湾彰化人。日本领台后,曾任大庄(今彰化县大村乡)区长,在地方上颇负名望。其妻为峰林家下厝林文凤之女、林献堂之堂姊。赖氏与雾峰著名诗人林痴仙、林幼春叔侄交情甚笃,三人早在明治卅四年(1901)左右,即以「栎社」为名,共同结社吟诗。赖绍尧与林痴仙同样醉心于诗、,往往于酒后放浪形骸,藉诗以寄托牢愁郁闷。明治卅九年(1906)栎社组织化之后,苑里文人蔡启运因最年长,在该社居于领导性的地位,蔡氏于明治四十三年(1911)去世后,栎社于次年(1912)改正社则,定置社长一名、理事六名,赖绍尧被推选为首任社长,直到大正六年(1917)去世后,始由傅锡祺接任。〖注文: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

赖绍尧诗作,多写处身异族统治下个人出处进退的冲突矛盾,兼具豪放旷达与柔媚婉约之格,诗艺甚佳,但生前作品并未结集。大正十三年(1924),栎社为纪念成立二十年而编选的《栎社第一集》出版,共收入赖绍尧诗作四十六首。其后,连横亦蒐集其遗作,共得六十六首,以《悔之诗钞》之名连载于《台湾诗荟》。后又将《悔之诗钞》与林痴仙的《无闷词钞》合称「赖林二子诗词」,编入「雅堂丛刊诗稿」,但并未出版。1987年台湾省文献会将「雅堂丛刊诗稿」影印出版,目前经龙文出版社据此重新整理影印,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今即以龙文本《悔之诗钞》为底本,并增补《悔之诗钞》未收之诗作进行校刊。(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