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谢颂臣先生生圹

朝代:清朝|作者:赖绍尧|

男儿生不能裹尸马革事穷边,立功万里勒燕然。

又不能隐形服气归神仙,白日尸解升青天。

当学漆园傲吏委形骸,下饲蝼蚁上乌鸢。

不尔亦当将身化猿鹤,日与虫沙相周旋。

人生世上疣赘耳,溃痈决后均茫然。

达人方寸喻此理,一视死生无流连。

叹彼仆仆堪舆者,槁项黄馘真可怜。

吾友颂臣更豪放,未死先为埋骨圹。

科山山下筑生坟,前祖后妻相依傍。

坟成鸡黍邀故人,走也未往神先送。

万里驰词拟赠君,未敢长歌将哭当。

曾闻孔圣言,死骨当速朽。

肉体非黄金,不坏亦何有。

又闻宗教家,灵魂乃为宝。

身壳本六尘,火之无不可。

先生儒学探天机,旁通禅理兼能诗。

馀事间及青乌术,葬经岂受古人欺。

或疑身后经营计太早,不过平时妄塞悲。

数首生挽渊明诔,一篇生祭楚人辞。

他年路过科山麓,我欲招魂一问之。

注释

1. 出处:此收于赖绍尧《悔之诗钞》,又载林资修《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谢颂臣《小东诗存》、王建《台中诗乘》。

2. 编者按:「万」,《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小东山诗存》均作「百」。

赖绍尧(1871~1917),字悔之,台湾彰化人。日本领台后,曾任大庄(今彰化县大村乡)区长,在地方上颇负名望。其妻为峰林家下厝林文凤之女、林献堂之堂姊。赖氏与雾峰著名诗人林痴仙、林幼春叔侄交情甚笃,三人早在明治卅四年(1901)左右,即以「栎社」为名,共同结社吟诗。赖绍尧与林痴仙同样醉心于诗、,往往于酒后放浪形骸,藉诗以寄托牢愁郁闷。明治卅九年(1906)栎社组织化之后,苑里文人蔡启运因最年长,在该社居于领导性的地位,蔡氏于明治四十三年(1911)去世后,栎社于次年(1912)改正社则,定置社长一名、理事六名,赖绍尧被推选为首任社长,直到大正六年(1917)去世后,始由傅锡祺接任。〖注文: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

赖绍尧诗作,多写处身异族统治下个人出处进退的冲突矛盾,兼具豪放旷达与柔媚婉约之格,诗艺甚佳,但生前作品并未结集。大正十三年(1924),栎社为纪念成立二十年而编选的《栎社第一集》出版,共收入赖绍尧诗作四十六首。其后,连横亦蒐集其遗作,共得六十六首,以《悔之诗钞》之名连载于《台湾诗荟》。后又将《悔之诗钞》与林痴仙的《无闷词钞》合称「赖林二子诗词」,编入「雅堂丛刊诗稿」,但并未出版。1987年台湾省文献会将「雅堂丛刊诗稿」影印出版,目前经龙文出版社据此重新整理影印,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今即以龙文本《悔之诗钞》为底本,并增补《悔之诗钞》未收之诗作进行校刊。(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