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八堡圳水源感作

朝代:清朝|作者:赖绍尧|

朝溯浊水头,暮沿浊水流。

浊水汹涌无今古,导源乃自触口之山湫。

就中引水筑堤闸,下溉万顷良田畴。

百年乐利生玩愒,农病乃始为官忧。

磺溪有司古遗爱,关心民瘼西门俦。

昨日发书徵父老,欲以舆论参民谋。

愧予南亩一袯襫,时从父老讲锄耰。

曾闻晚禾重节候,耕种不得逾清秋。

愿藉堤防出众力,速兴水利祛民愁。

穰穰禾黍慰私祝,高歌同咏满车篝。

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赖绍尧《悔之诗钞》,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王建《台中诗乘》。

猜您喜欢

  • 1.《喜清宇伯强自外县归宋朝·周孚不见尊前两友生,流年欲尽不胜情。寒窗孤坐风初定,短策同来雪正晴。浊酒只今俱入务,新诗从此试寻盟。黄尘掠面无佳思,乞得逢君眼便明。
  • 2.《初访玉蕊岩并序·其二明朝·王渐逵碧水丹厓少华天,暖风晴日静风烟。曲肱旧识华胥世,漫笔新题嘉靖年。中洞已看通井闬,青莲时得近文贤。闲来细数湖山志,品次应居锦石前。
  • 3.《正月十六夜毕孟侯至明朝·李应徵春草忽已绿,春潮寒到门。喜从新雨后,得共故人言。小妇调中馈,残灯续上元。庭梅未摇落,还拟数开尊。
  • 4.《山游会周张二大尹同宴飞来山得峰字明朝·沈鍊交游时节幸过逢,更有仙台碧树重。地迥不厌倾斗酒,眼明偏是见高峰。云移隔浦开千嶂,人倚青天似二龙。闻道县庭公事简,暂教轩盖一从容。
  • 5.《啄木儿煞明朝·谷子敬柳呵霜凝时刚挨得过秋,雪飘时也怎过得冬。觑了你这无下梢枯杨成何用。想著你那南柯一梦。争如俺桃花依旧笑春风韵。
赖绍尧(1871~1917),字悔之,台湾彰化人。日本领台后,曾任大庄(今彰化县大村乡)区长,在地方上颇负名望。其妻为峰林家下厝林文凤之女、林献堂之堂姊。赖氏与雾峰著名诗人林痴仙、林幼春叔侄交情甚笃,三人早在明治卅四年(1901)左右,即以「栎社」为名,共同结社吟诗。赖绍尧与林痴仙同样醉心于诗、,往往于酒后放浪形骸,藉诗以寄托牢愁郁闷。明治卅九年(1906)栎社组织化之后,苑里文人蔡启运因最年长,在该社居于领导性的地位,蔡氏于明治四十三年(1911)去世后,栎社于次年(1912)改正社则,定置社长一名、理事六名,赖绍尧被推选为首任社长,直到大正六年(1917)去世后,始由傅锡祺接任。〖注文: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

赖绍尧诗作,多写处身异族统治下个人出处进退的冲突矛盾,兼具豪放旷达与柔媚婉约之格,诗艺甚佳,但生前作品并未结集。大正十三年(1924),栎社为纪念成立二十年而编选的《栎社第一集》出版,共收入赖绍尧诗作四十六首。其后,连横亦蒐集其遗作,共得六十六首,以《悔之诗钞》之名连载于《台湾诗荟》。后又将《悔之诗钞》与林痴仙的《无闷词钞》合称「赖林二子诗词」,编入「雅堂丛刊诗稿」,但并未出版。1987年台湾省文献会将「雅堂丛刊诗稿」影印出版,目前经龙文出版社据此重新整理影印,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今即以龙文本《悔之诗钞》为底本,并增补《悔之诗钞》未收之诗作进行校刊。(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