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台北圣庙(五律七阳)

朝代:清朝|作者:谢汝铨|

落日圆山路,驱车谒圣堂。

龙峒新庙貌,麟史旧文章。

坛杏春应好,池芹夏自香。

弦歌鲲岛遍,风教复隆昌。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收于《台湾日日新报》,瀛社击钵吟,1931年1124日,第四版,又载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海》。

2. 五律七阳

猜您喜欢

  • 1.《采桑子·寒蝉欲报三秋候五代·冯延巳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 2.《鸳鸯湖棹歌·之七十二清朝·朱彝尊鹰案绝顶海风晴,乌免秋残夜并生。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啮尽寄奴城。
  • 3.《淮山宋朝·沈遘淮山万重紫,淮波千里清。聊兹快吾目,又以洁吾缨。夷门多尘埃,黄河自泥浊。我行何迟迟,回望未央阁。
  • 4.《商调集贤宾元朝·郑廷玉自分开近并来百事有。这的是为儿女报官囚。闪的个老业人不存不济。则俺这养家儿千死千休。这的是天网恢恢。果然道疏而不漏。带云:若俺大哥有些好歹呵。唱:怎发付这无主意...
  • 5.《别方子韩·其一明朝·佘翔湖海怜同病,风尘笑独醒。投人双白璧,愤世一青萍。落魄文章壮,狂歌涕泪零。鹏抟还尔辈,吾道托鸿冥。
谢汝铨(1871~1953),字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月报》等主编。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渔小说《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雪渔诗集》。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月报》,未见刊行本。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