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穫稻

朝代:清朝|作者:谢汝铨|

金声笠影满平畴,溪碓舂云一水流。

含露绿茎和穗刈,衬霞红颗带芒收。

却看设网终驱雀,不信蹊田敢夺牛。

新筑团焦晒香粒,胼胝手足得冬休。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奎府楼诗草》,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台诗珠》。

2. 编者按:「金」,《奎府楼诗草》作「镰」。

猜您喜欢

  • 1.《风流箭语唐朝·佚名风流箭,风流人人愿。
  • 2.《水龙吟·晚雨明朝·王翃朝来练影韬澄,微云渐起疏星坠。飞丝繁度,浓阴交集,凉资新吹。蕙帐含秋,钩帘隐曙,寂寥幽思。傍纱窗散漫,霏霏烟杂,忽作一庭青翠。回首渭城如闭。赴冥蒙、乱山孤骑。有...
  • 3.《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其五宋朝·释德洪我忆西湖山水清,君诗说尽欲归情。何时京口同烟艇,柔橹咿哑短作程。
  • 4.《桃花·其一明朝·何巩道满林红雨水边村,消尽春深漠漠云。仙洞犬声寻有路,秦时人迹到无门。芳菲日日催谁老,轻薄年年向尔论。对此春风肠已断,不须桃叶与桃根。
  • 5.《述怀·其六明朝·李橒乐事农家得,凉风野老存。秫田供伏腊,茅屋长儿孙。客至惊奇服,人来对瓦盆。此间堪小筑,傍水启柴门。
谢汝铨(1871~1953),字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报》等主编。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渔小说《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渔诗集》。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月报》,未见刊行本。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