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百咏·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苏镜潭|

朝天埋没土花斑,龙种东都去不还。

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此组收于苏镜潭《东宁百咏》,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猜您喜欢

  • 1.《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置安报旗十一宋朝·邵君美朝朝探报晓民间,犹更讹传百十般。旗上大书安与急,展开安字一齐安。
  • 2.《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其十三宋朝·陆佃来时宾客正谈空,更值僧斋饭一中。便拟商量归慧日,豫传消息与香风。夏蚕三叶空馀绿,秋木重花祇浪红。惟有此花花与子,两曾相见是神功。
  • 3.《游定明塔院作二颂·其二宋朝·释清远白塔云中路,晴空鸟外檐。好山长入望,终日坐无厌。几个竹生石,数枝花映帘。长安曾未到,神力动飞潜。
  • 4.《江行明朝·叶宪祖杳霭中流二水分,人传此地吊湘君。南天渐隐巴陵树,西塞犹飞梦泽云。傍晚鱼龙常涌沫,隔江凫雁自呼群。年来已觉风波惯,枕上渔榔处处闻。
  • 5.《古从军词和马云翎·其一清朝·王又旦离家从远戍,荷戈日已深。野风起枯杨,鸣雁多苦音。潮没黄陵庙,雪落云梦林。沮洳阻长驱,万马空骎骎。贰师不好谋,我力恐难任。永捐父与母,男儿岂无心。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为板桥林家之戚族,诗人林小眉之表兄。日治时期曾经数度来台,旅居台北,受聘为林季丞的西席。为人豪放磊落,善诗文,骈体典丽高华,才思深挚,为时所称。常参与台北诗社联吟,与林小眉、连雅堂、苏大等文友相酬和。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苏镜潭《东宁百咏》,泉州:梅村诗社发行,1935年6初版。〗 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参考苏镜潭《东宁百咏》,厦门大学影印本;陈泗东〈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