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百咏·其五十二

朝代:清朝|作者:苏镜潭|

崎岖薄宦渡层冰,遗爱滇南说故丞。

老去不禁亡国恨,宰官无奈去为僧。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蒸韵

2. 编者按:「宦」,《东宁百咏》误作「官」,据《台湾钞》改。

猜您喜欢

  • 1.《普天乐·浙江秋元朝·姚燧浙江秋,吴愁夜。愁随潮去,恨与愁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 2.《菩萨蛮·千般愿唐朝·敦煌曲子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3.《再至新定有感宋朝·岑象求蜀地吴天各一涯,去来三纪亦云赊。乌龙绕郭俨如旧,白发满头良可嗟。老矣不堪多感慨,使乎何处是光华。周行历览犹疑梦,更问庭槠几度花。
  • 4.《闺情·其一明朝·王邦畿绣户轻烟柳叶遮,长堤隔水日西斜。年年空种当归草,白马何曾解到家。
  • 5.《红绣鞋元朝·郑廷玉不得已央及你个渔父。梢公云:肯载不肯载。也则由的我。正末唱:似这般妆着势待要何如。我与你也是近疃邻庄共乡闾。梢公云:怕不是乡闾。大家要看个风水。实是船小。载不起...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为板桥林家之戚族,诗人林小眉之表兄。日治时期曾经数度来台,旅居台北,受聘为林季丞的西席。为人豪放磊落,善诗文,骈体典丽高华,才思深挚,为时所称。常参与台北诗社联吟,与林小眉、连雅堂、苏大等文友相酬和。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苏镜潭《东宁百咏》,泉州:梅村诗社发行,1935年6初版。〗 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参考苏镜潭《东宁百咏》,厦门大学影印本;陈泗东〈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