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遇雪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东平山路石钩连,百里荒凉尽废阡。

古庙门前留碧树,行人雪地裹红毡。

天无半日温晴意,人定三冬去住缘。

却比梅花寒彻骨,飘摇轻薄客心前。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唐朝·不详承天抚箓,纂圣登皇。遐清万宇,仰协三光。功成日用,道济时康。璇图载永,宝历斯昌。日月扬晖,烟云烂色。河岳修贡,神祇效职。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
  • 2.《句·其二宋朝·田亘临溪照影为谁好,映竹无人空自怜。
  • 3.《谒文忠烈公祠清朝·王士祯精神如破贝州时,晚节犹能动四夷。天遣不同韩富没,姓名留冠党人碑。
  • 4.《行香子明朝·沈采生上:昨斩龙沮。风恬雨霁。君王又有固陵期。灭霸遂吾之意。
  • 5.《秋日感怀·其六明朝·沈守正何事群山不遍过,啸歌常在此山阿。十年屡见伤心事,恐有猿声惹泪多。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