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琵琶洲接海潮湾,东望烟花惨客颜。

蟹舍倾斜迷日月,军书旁午阻云山。

静看鸥鹭皆忘水,暗惜风尘忆闭关。

丛桂暂时羁绊少,清流濯足可寻閒。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猜您喜欢

  • 1.《浪淘沙·望海清朝·纳兰容若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 2.《秋雁元朝·揭傒斯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 3.《题胡济源听泉楼(戊戌前作)元朝·李昱冷泉亭子深且幽,我昔杖履曾追游。山中正当朝雨霁,坐听泉水涓涓流。初如松风洒万壑,忽如仙佩锵鸣璆。又如蛟龙起潭窟,霹雳闪电摧林丘。黄猿抱子挂秋影,欲下不下声啾啾。...
  • 4.《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其四宋朝·刘挚岁有悬车表,新闻曳杖嗟。风云四朝仕,公相百年家。故国山川近,西郊鼓吹哗。旂常难尽记,膏泽遍幽遐。
  • 5.《高阳台明朝·朱鼎生上:外难初平。萧墙祸起。堪嗟宝鼎沈溺。百辟颠连。相胥尽罹锋镝但自家。腹心幸值君皇宠。须当竭股肱之力。秉忠丹风前劲草。心如金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