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夜与家兄雨三夜话

朝代:近现代|作者:吴沛霖|

一更絮絮两难禁,小别相逢乐且湛。

世事但堪嗤腐鼠,人间几见识焦琴?

安排遁世成虚愿,犹得挑灯证古心。

霜鬓半头髭半颊,相看莫作等闲吟。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猜您喜欢

  • 1.《古风其四十·凤饥不啄粟唐朝·李白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崐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与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
  • 2.《灵岩十二景·其七·甘露泉宋朝·释仁钦甘露香泉竟日流,有时天旱四方求。随缘赴感无偏党,古往今来不记秋。
  • 3.《寄友明朝·申钦广陵三月已飞花,汉水孤帆落日斜。新结茅茨分洞府,欲随麋鹿作生涯。平波细雨催耕犊,曲水游鱼上钓叉。举世尽从忙里过,似君行乐独堪誇。
  • 4.《登大别山同毛子霞朱悔人江非诺魏师聃清朝·王又旦石路层城外,空亭落照间。导江传《禹贡》,对岸指吴关。地坼洲前树,天青雨后山。招寻成久客,楚月几回弯。
  • 5.《寄绵州守清朝·王士祯西南芳草路,几驿到绵州。蜀道风云外,涪江日夜流。丹青楚公壁,城郭越王楼。故里康浪水,何人弄钓舟。
字泽庵,号梅禅、觉非生、石母人等,别署五郎、揭阳岭樵者,室名嚣嚣草庐、潜楼、礐石山楼、在涧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童年家贫,四五岁后渐识字,七岁入私塾,尔后兄吴三先生执教各地,均随之学。1902年考取秀才。1904年揭阳初创师范学校,以考试第一名进该校读书,翌年毕业,仍为第一名。复就读于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数后因母亲去世而缀学归家,旋赴新加坡执教于端蒙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教于揭阳榕江学校。1911年与兄三等于故乡双山村创办守约学校,任校长。约1912年加入中国近代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南社”发起人之一高天梅并称“南北二枝(梅)”。1913年至1919年往返于潮汕与安南金塔之间。1920年至汕头,与兄三一同执教于礐石学校。192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