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七律四则·其二

朝代:近现代|作者:林豪|

石崇豪富范丹贫,世事如棋局局新。

阴地不如心地好,买科便是发科人。

在山靠山水靠水,装鬼像鬼神像神。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朝天子一朝臣。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此收于王《台阳诗话》。

2. 黄美娥编校

猜您喜欢

  • 1.《次答潘幼思(癸卯)元朝·徐孜有意轻过意匪轻,诗来小字粲华星。光阴冉冉春过半,物化欣欣木向荣。万事恼成双鬓雪,五车读遍十年灯。主人偶出归来晚,稚子惊喧问姓名。
  • 2.《宋朝·胡安国彤云无际朔风高,万窍嘘声正怒号。梅径有香迷皓萼,渔舟堪画压洪涛。樵家束桂邀行祝,村馆论钱吝薄醪。破腊莫嫌寒色□,会看禾黍满东皋。
  • 3.《挽欧阳文忠公三首·其三宋朝·毕仲游冠冕魁梧二府尊,义缘宗社不谋身。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两人。志与经纶埋厚地,道怀正直作明神。未年七十身先退,再使人间风俗淳。
  • 4.《仙鼓楼宋朝·陈梦庚求仙曾误几英雄,祇为沉迷利欲中。安得楼头一声鼓,顿教凡世醒盲聋。
  • 5.《钱节妇词明朝·朱逢吉钱家节妇近代无,年才二十早哭夫。㷀㷀独守乳下孤,岂无嫁时红罗襦。掩镜不对双鸾雏,仰天誓养堂上姑。青灯明灭啼夜乌,教子读书身辟纑。天长地久夫骨枯,清冰白玉终相如。...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离竹。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志》,但未刊印。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志》。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土人情。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