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将北游以书告别作新阳关三阕以壮其三

朝代:近现代|作者:林资修|

丁沽一水接天津,认取河桥酒旆新。

试向北庭徵食谱,雪狸沙鳖定留宾。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宋朝·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 2.《宿径山娑罗林二首·其一元朝·祖铭高斋宿层峦,无眠振衣起。历历夜方悄,婉婉情自美。浓露灌桂花,清香袭庭几。林旷鸣籁隐,空净停云徙。万事坐若遗,静极到天理。举目注秋江,凉月薄如水。
  • 3.《閒居·其七明朝·王邦畿园荒露正浓,人绝往来踪。甘蔗除秋热,新梨可晚供。草间鸣蟋蟀,江上落芙蓉。渐觉无忙事,生涯好是慵。
  • 4.《秋社日喜赵裕子至明朝·王邦畿社事今朝兴倍浓,鹊声频噪木芙蓉。百千异宝非难得,九十高人未易逢。知有乌方留鹤鬓,不劳鸠杖笑龙钟。历阶上马今能健,何必精神叹是翁。
  • 5.《赠龙虎山朱道士明朝·李澄黄冠道士蓬莱客,骑鹤来游海上城。仙券灵符常满箧,丹台玉室久知名。云开碧汉飞凫影,月落瑶坛散佩声。遥羡閒身居物外,无由相共学长生。
林资修(1880—1939),台湾日据时期的人。字幼春,号南强,晚号老秋,台中峰人。原籍福建平和,先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迁台。为林献堂从侄。幼时受业于梁成楠,从学三年,于新学涉猎颇多。喜读小说。年十六,台湾沦陷,随叔父林朝崧避居泉州,未几返台。以六首七律歌咏台湾抗日诸将,颇得好评。1902年,与林朝崧倡办栎社。1911年梁启超访台,观其诗作,称其“南才子”。1918年底,与蔡惠如等创办台湾文化社。翌年元旦,又参与创办《台湾文艺丛志》,被选为理事。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创立,任专务理事。1923年,任“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专务理事,引起日本当局嫉恨,当年1216日被捕,判处监禁三个月。经终审判决,1925年3月2日入台中监狱。1927年,任台湾民众党顾问。193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