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仙馆岩山志云亦名学堂岩又称仙学堂作诗议之

朝代:近现代|作者:施蛰存|

大宋丞相李伯纪,游仙馆岩发高议。

谁言孤陋解成仙,仙人亦有弦歌地。

吾闻此语心不夷,惘然欲隳临渊志。

少时日日拟雕虫,朴散神亡始成器。

门前范叔老饥寒,江表袁生益蕉萃。

正须反道辞风尘,嚼蕊餐霞杜人事。

去逐洪崖御八荒,陟降云宵任遨戏。

谁知犹不废诗书,一卷仍为形影累。

寻思此事必不然,岂有神仙自穿鼻。

忘情太上为无为,圣犹可绝智亦弃。

阆苑何尝有学堂,孰肯咿唔徒乱意。

层城遥起白云间,有几可凭床可睡。

笙鹤来时柏子馨,苍虬去后苔钱翠。

仙人行馆寻常有,却被庸人妄标识。

馆字何须训学堂,从此玉皇有洙泗。

秀才不解蓬瀛事,比物狂言丑其类。

劝君莫信丞相言,丞相亦从秀才致。

注释

1. 押寘韵

猜您喜欢

  • 1.《秋怀元朝·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 2.《失题元朝·高德寿兰溪雪消江水来,兰溪日落舟人催。问郎今夜南海去,烟波万里何时回。
  • 3.《归兴·其三明朝·李之世世情见说不如云,晴雨暄寒顷刻分。海有大鱼非说怪,门多罗雀莫惊群。即看蜃气俄成市,更讶雷声半在蚊。万事且拚醉里过,瓣香惟祝杜康君。
  • 4.《和劝农·其五明朝·李之世谋食有方,务本不匮。纵不逢年,勤则有冀。物岂余悭,唯力弗至。耕凿嬉游,帝力何愧。
  • 5.《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六清朝·王士祯漫郎生及开元日,与世聱牙古性情。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
余总角时、侍大人游寒山寺。见石刻枫桥夜泊、大人指授之、琅琅成诵、心窃好焉。年十二、大人授以诗古文辞。自杜甫兵车行杜牧阿房宫赋始、遂渐进于文学。求书自习之、五六载间、尽玉溪昌谷李杜元白而至于汉魏六朝、皆若可解悟、会心不远。独于当世名流、藏散原石遗晚翠诸家、则往往不能逆其志。自愧才下、学或未至。乃取东坡谷宛陵山诸集读之、固未尝不可解、因甚惑焉。时散原方以江西宗匠主坛坫、末生后学咻之嚾之、不可一世。余三复其集、噤不敢言、所得者偶有句耳。南社诸君子则以江西诗为遗老文学、不足以任革命鼓吹、乃举唐音以为帜。然自柳亚子以下皆规模龚定庵、才或未济、徒见浮薄。宋且不至、何有于于唐。遂弃诗不观、转而事新文学、偶亦作旧诗、皆拟古也。抗战军兴、流移滇闽、稍稍作韵语、寄情言志。然平生讽诵、博涉多方、古来诗人、各有影响。推敲之际、辄受绳约、终不能脱前人科臼。因知宗宁宗唐、徒费唇舌、邯郸学步、孰为是非。于是放笔直书、惟求辞达。或一年止数诗、或经年无一诗。垂四十载、所作不逾三百。删其十一、录而存之、以识平生踪迹、一时情感。览之者当讥其凡庸总杂、不成家数。余亦自知其体气不纯、无当大雅。所自许者、无不可解之作耳。然欲使老妪都解、则犹有愧于白傅也。戊午人日北山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