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懽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修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猜您喜欢

  • 1.《春日杂兴·其九明朝·王立道忆昨曾陪骢马来,高歌急管递相催。斜阳芳草迷归路,更把馀尊听落梅。
  • 2.《河西后庭花元朝·郑廷玉他赚的咱回转头。又不曾那动脚。我恰才斟玉斝相邀命。呀呀呀他可早化金光不见了。云:好奇怪也。唱:我这
  • 3.《阁试晚出左掖明朝·李学一圣世需材急,台垣校艺频。才无司马富,学愧董生醇。雕斲勤宗匠,疏慵叹此身。试归经左掖,栖鹤下城闉。
  • 4.《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其八明朝·李桢一寸相思一寸灰,且将团扇暂徘徊。月明古寺客初到,风静寒塘花正开。绿水青山虽似旧,红颜白发递相催。无情不似多情苦,肯信愁肠日九回。
  • 5.《舟行望荆山明朝·李寄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猎猎风将云幕捲,故人天外手相招。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