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猜您喜欢

  • 1.《东阳夜怪诗·其三唐朝·不详为有阎浮珍重因,远离西国赴咸秦。自从无力休行道,且作头陀不系身。
  • 2.《县斋·弦歌堂宋朝·朱之纯洋洋百里起呕吟,惠化薰陶谷水阴。明月诗函三岛秀,清风曲奏一堂深。武城浪说言游道,单父休誇子贱音。政敏谁知过齐国,想君真得古人心。
  • 3.《与葛氏兄弟登蜀山阁(阁在扬州)明朝·王渐逵蜀山敞灵阁,昔为隋帝居。迷楼今不见,禾黍遍丘墟。惟有江南山,青青回不殊。时运互推易,人事与之俱。与子增感慨,不饮当何如。
  • 4.《第八十文殊九曲颂宋朝·释义青问法穷因归何处,黄河透过碧波澜。须知云外千峰上,别有灵松带露寒。
  • 5.《蒲觞曲明朝·石缶蒲梢短短半厌水,藕芽白白应满池。夏虫叶上相思字,苦竹丛中肠断词。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