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於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猜您喜欢

  • 1.《百岁篇·其一·垄上苗十首唐朝·敦煌曲子一十一。春禾垄上苗初出。东园桃李花渐红。西苑垂杨更齐密。
  • 2.《超化宋朝·史士举石根寒溜迸珠玑,寻丈惊看雪浪飞。我是玉川烟水客,暂来盘礴亦忘归。
  • 3.《自怜宋朝·毕仲游自怜贫病也为儒,灯火相亲十岁馀。昔作儿童今已老,案头犹有未看书。
  • 4.《村店明朝·吴宣风云旌节自村村,烟火相望子哺孙。王化已知无内外,生愁寒雾障天门。
  • 5.《歌声长明朝·李之世歌声长,叹声短,人生意愿苦不满。鼎鼎百年会将半,来日之日岂长算。赠君七宝琼瑶之素琴,盛以九华葡萄之绣段。一弹再三弹,拂拭冰弦断。为君宛转柔肠乱,歌声长,叹声短。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