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子核成双杏,将寄同心人。
定栖鸳鸯魄,为物岂无因。

猜您喜欢

  • 1.《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宋朝·吴文英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玉靥湿斜红。泪痕千万重。 伤春头竟白。来去春如客。人瘦绿阴浓。日长帘影中。
  • 2.《过灵泉寺·其一宋朝·黄廉乌噪僧眠春昼迟,松阴楼殿日高时。入门未脱征裘立,拂壁先看学士诗。
  • 3.《古寨儿令元朝·贾仲名我这
  • 4.《和敖先生雪诗韵二首·其二明朝·江源斜斜整整不胜繁,猎骑缤纷走湿原。古径墁平人迹灭,老松擎重鹊巢翻。台前拒敌谁留柏,堂北淩寒更有谖。不独霸桥诗思苦,蓝关迁客正销魂。
  • 5.《松下明朝·汪礼约宿昔探幽事,夷犹过草塘。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