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子核成双杏,将寄同心人。
定栖鸳鸯魄,为物岂无因。

猜您喜欢

  • 1.《赠赵协律皙唐朝·李商隐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 2.《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唐朝·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 3.《踏莎行·芳草平沙元朝·张翥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 4.《移居元朝·李昱岘山西望翠濛濛,客子移居似画中。正喜孟郊家具少,不愁阮籍路途穷。昔时朝野青云士,今日山林白发翁。从此杜门甘寂寞,著书多暇教儿童。
  • 5.《鹊踏枝元朝·郑廷玉亏心也尽由他。造恶也怎瞒咱。上面有湛湛青天。下面有漫漫黄沙。请上圣鉴察。枉将他救拔。俺可便管他甚贫富穷达。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