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沉香细干天通中,束毫为呼诸葛翁。
久从海上厌持握,乞与阮籍书途穷。
物珍岂宜贱子有,更後应合归王公。
虚堂净几尘不到,砚傍置架珊瑚红。
乃知用遇自有处,君今莫叹居蒿蓬。

猜您喜欢

  • 1.《读史·其十元朝·吴当桐江波上有渔蓑,东汉流风节义多。大器已移名独在,犹将公论作干戈。
  • 2.《早冬过聂氏西江别墅·其一元朝·邓赉红叶青山载酒行,山人新结野庵成。西檐一树梧桐好,他日重来听雨声。
  • 3.《观稼明朝·石存礼晨随田父去,薄暮始言还。远水鸥边渡,夕阳牛背山。一秋生事急,百岁几人閒。野鸟投林尽,相看只厚颜。
  • 4.《白鸥明朝·何巩道点点沙鸥入望微,客心寥落共依依。每怜弱羽因风起,最惜同群杂雪飞。渔父自应同订约,世人谁可学忘机。落花踪迹随流水,似得烟波去复归。
  • 5.《皇女温泉明朝·李正儒灵泓沸处玉涓涓,造化谁将薪火传。天地为炉烹日月,阴阳作炭煮云烟。沃膏泻去千疆润,沉痼瘳时万姓痊。大冶人间莫浪亵,应调鼎鼐重山川。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