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院假山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猜您喜欢

  • 1.《渡江清朝·谈迁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 2.《太白桃花潭宋朝·杨杰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路迷。岸上踏歌人不见,年年空有鹧鸪啼。
  • 3.《姑苏道中明朝·吴旦川途纡曲有馀情,水国湖田曳桨行。震泽蒹葭寒外委,洞庭包橘望中明。烟波尚载扁舟影,露叶虚传响屧声。唯有旧时春草色,年年生绕阖闾城。
  • 4.《仙灯近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喜气匆匆。今做了东床娇客。
  • 5.《山行清朝·毛国翰幽禽时复响,苔磴少人行。松径含风雨,秋山见性情。云根香紫石,林气长黄精。落叶飘无际,清砧何处声。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