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正之·少时已感韩子诗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
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
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猜您喜欢

  • 1.《高宗皇帝挽词·其二宋朝·洪刍往在艰难际,乾坤震扰中。京华原有主,赵魏剪为戎。整顿须神武,扶持立隽功。配天还祀夏,真与少康同。
  • 2.《题董泰初长江伟观图元朝·陶定理浩浩长江胜槩雄,画图形势记馀踪。中流荆楚逾千里,对峙金焦插两峰。天际水光浮日月,山连云气拥虬龙。北游犹忆扬州梦,潮落西津听晚钟。
  • 3.《丁亥六月挽曾中翰君静二首·其二清朝·方仁渊去岁游燕都,今春复来归。遥遥千里别,执手重徘徊。徘徊出西郭,竞渡照斜晖。笙歌沸十里,珠翠水中围。酌君一尊酒,劝君行且迟。至今思陈迹,一一令人悲。宁知撤琴瑟,此去...
  • 4.《四更月·其三明朝·伍瑞隆满地清寒皎欲凝,怜光应为灭兰灯。谁知身在冰壶里,更上瑶台第一层。
  • 5.《孝子诗明朝·朱棣经言孝有三,能养亦称难。况乃蠲形体,循天得所安。长鱼昔吮毒,蔡顺恻忘餐。流耀古今史,永思匪棘栾。卓哉汤氏子,柔下善承欢。疗病回眉寿,心斋甘露漙。神天佑孝子,懿行...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