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二首·渐老偏谙世上情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猜您喜欢

  • 1.《题渔樵閒话图元朝·叶兰王道夏商周,便便如水流。霸业汉唐宋,悠悠几番梦。争如渔与樵,无贬亦无褒。采薪不必问梁栋,钓鱼何用求鲸鳌。饥餐渴饮笑开口,人间万事于我乎何有。
  • 2.《雪后读杜诗元朝·朱子范十年乡国乱,几卷杜陵诗。闭户挑灯夜,深山积雪时。紫阳誇入蜀,双井喜居夔。歧路终何适,吾将有所思。
  • 3.《奉赠上官令宋朝·沈辽洞庭春水静,楚山气雄劲。欲言世上清,不敌巴陵令。山深多猿啸,水涸纵鳞泳。牛刀有馀闲,尽入安仁咏。
  • 4.《次韵偶题宋朝·释德洪钝拙无人著眼看,一庵睡快如梁端。那知高轩肯过我,终日笑语成盘桓。畏公笔力不可敌,坐令三峡回奔湍。威棱王节照湘楚,誇声众口锋刃攒。此篇意气更倾写,句法超绝风格完。...
  • 5.《题卢益修所画水仙花元朝·虞堪卢郎吹笛向沤波,梦里曾瞻帝子何。一自美人遗玉佩,至今南浦月明多。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