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肃吴公挽辞三首·从容边塞议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搢绅终倚赖,赠襚极哀荣。
岂慕公孙贵,平生学董生。

猜您喜欢

  • 1.《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唐朝·羊士谔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 2.《怨回纥(商调曲)唐朝·不详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 3.《次韵答徐翼之画木石·其二宋朝·苏过士贵贫时交,菽水清而真。我尔两相从,良是茅茨邻。太息屡书空,气横戈戟新。跰跚定笑我,曳踵随车轮。壮志早摧折,羁缧易伤神。放怀笔砚间,聊欲出怪珍。老木卧千岁,不才...
  • 4.《周凉武、克力两公招饮承恩堂同赋明朝·吴芳标江寒山墅暮阴阴,一夕乾坤此共吟。酒湿裙衫银盏乱,帘垂灯火柳堂深。梅花白借三年鬓,春雨愁浇半夜心。自是诗成前辈好,后生真觉愧清音。
  • 5.《画景明朝·李肇亨霁色石桥流水,苍烟沙坞人家。谁向晓风吹笛,江寒落尽梅花。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