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三首·万里书归说我愁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万里书归说我愁,知君不忘北城幽。
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应须急作南征计,漠北风沙不可留。

猜您喜欢

  • 1.《莲花菊宋朝·郝天挺十丈花开玉井遥,翻成丛菊老秋标。寒枝白日尘无点,冻蕊经霜瓣不凋。依径香生妃子步,绕篱**六郎娇。双歌一曲渊明醉,辜负扁舟冷画桥。
  • 2.《秋怀八首·其八明朝·李孙宸瑟瑟西风乱壑哀,秋来门巷锁苍苔。床疑杨子书长满,径似陶潜菊自开。几树蝉鸣朝露冷,千山鸟带夕阳回。著书未少名山在,病卧堪怜万虑灰。
  • 3.《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其七清朝·牛焘一曲山溪半日程,离奇险怪画难成。文章信有江山助,谁似龙门具胜情。
  • 4.《张文献公祠清朝·王摅祠堂突兀倚江开,瞻拜空馀海燕哀。只道主由金镜致,岂知兵为玉环来。文章自昔传徐碣,香火常新傍舜台。风度依然凭想像,停舟一荐渚蘋回。
  • 5.《泳园夜雪即事同敦复我建寄耕壶清朝·王士祯山径梅花发,篮舆香雾中。名园皆竹色,密坐即兰丛。倚槛湍醒酒,开帘雪飐风。美人一水隔,何以慰飘篷。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