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四首·证圣南朝寺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证圣南朝寺,三年到百回。
不知墙下路,今日几荷开。

猜您喜欢

  • 1.《双调·清江引·相思元朝·徐再思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 2.《覆壳元朝·王祯田头赫日曝肤赪,微智能令庇荫清。竹股合编深可覆,箬胎层布薄还轻。制成龟背兼龟兆,俯作鹤躯如鹤行。南北薅锄人得此,随身长若片云生。
  • 3.《同徐师川登秋屏阁观雪宋朝·洪朋积雪未亏日还没,云气黯惨愁不释。徐郎揖我上棂轩,眼界物物有正色。万株琼树为谁妍,千亩瑶草底空掷。可怜雨打或飘零,不分风吹玉攒积。向来已拨宜城醅,末至何妨杜陵客。...
  • 4.《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八十六宋朝·释月涧当年竺国此时节,净饭王宫生悉达。老倒云门棒头短,千古万古为妖孽。
  • 5.《夏日邀陈昌箕魂惟度许九日周釜山小集依韵酬陈昌箕清朝·王广心偶与仙翁草阁期,清尊碧簟昼栖迟。才名不忝三君后,人物能谈万历时。绮季行藏岩桂老,少陵家国杜鹃知。可堪日暮山阳笛,泪落江城自咏诗。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