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三首·一片清光万里兼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
君看出没非无意,岂为辛懃养玉蟾。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题僧房唐朝·王昌龄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 2.《岘山宋朝·黄通仙翁移守明年春,□书小子中自论。□嗟羊公不血食,乃表乞庙于山樊。因复为山发风咏,辞气浩浩涵胚浑。又不柬弃贱且鄙,似欲瓴甋联玙璠。捧诗那能测崖岸,但觉俗骨销沈昏。...
  • 3.《么篇元朝·郑廷玉儿也觑两个是亲骨肉。芊旋云:哥哥留着侄儿。休绝了俺楚家后代。你则放了手。您兄弟情愿下水去。正末唱:兄弟也我和你是一父母。徕儿云:爹爹。你则好看觑叔叔。您孩儿辞别...
  • 4.《邹县谒孟夫子明朝·李孙宸邹峄城南二三里,土垣茅屋多倾圯。岿然丹垩庙貌存,云祀邾公孟夫子。夫子生当战国年,凋残圣绪已如线。砥柱澜回洙泗脉,分庭礼抗侯王前。提醒人心起大寐,直在鸡鸣夜气先。...
  • 5.《老聃(天宝中尊为玄元皇帝)清朝·汪绎仙李蟠根天上栽,玄元皇帝庙崔嵬。神仙不作儿孙计,一任张巡恸哭来。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