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余。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猜您喜欢

  • 1.《刘仙岩和曹辅韵宋朝·梁子美神仙灵异古今传,穷理修真本自然。遗址宛存疑谷口,苍崖乔木耸青天。
  • 2.《汾阳十智同真二首·其二宋朝·释德洪十智同真选佛科,汾阳佛法本无多。爱心竭处寻真智,面目分明会也么。
  • 3.《示问行藏者元朝·翠华仙伯春来看取百花丛,粉白妖红造化功。燕子莺儿休调舌,花残明日起熏风。
  • 4.《春山图明朝·石允常轻帆隐隐归烟渚,白鸟离离映孤屿。脱巾无语独凭栏,草阁寒生杏花雨。朱弦在琴酒在壶,此身已入《春山图》。欲求赏音不可得,天下好山何处无!
  • 5.《文马碣明朝·吴仕训神皋苜蓿正萧萧,文相飞黄不可招。腾雾夜过峰顶月,嘶风晓逐海门潮。归心万里魂犹在,裹革千秋恨不消。却怪龙须终莫挽,何劳疋练禁刍荛。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