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二首·补落迦山传得种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补落迦山传得种,阎浮檀水染成花。
光明一室真金色,复似毗耶长者家。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七哀诗三国·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
  • 2.《感遇九首·其三宋朝·释契嵩悠哉杨执戟,识远才绝奇。初提草玄笔,颇为人所嗤。卓卓孔孟道,谢尔平崄巇。一鉴含幽光,千载方葳蕤。寄语旷怀士,未达休嗟咨。心期道自贵,俗态势焉随。青山保长往,白日...
  • 3.《题灵光台壁·其一宋朝·释清远吾初欲作真常语,更恐真常暗流注。不如不语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劳虑。崖头浮图示其相,台上野云飞不住。周游独步或可追,锦绣谷中归舍去。
  • 4.《题梅宗韩小画明朝·祁顺仙家楼阁乱云间,古洞疏林映远山。恍惚武陵溪上景,桃花流水钓舟闲。
  • 5.《寄沙门心印明朝·佘翔一别头陀意万重,白云何处寄禅踪。梦中不辨长千里,犹记山门一古松。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