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
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
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猜您喜欢

  • 1.《卜算子·感旧宋朝·苏轼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 2.《杏花天·鬓棱初翦玉纤弱宋朝·吴文英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 3.《浣溪沙·黄莺唐朝·敦煌曲子一只黄莺薄天飞。空中罗网嗟长悬。唤取家中好恩眷。叹人言。高意郎君劳□□。忽然得夺旋高天。悔不当初人心负。□你两个没因缘。
  • 4.《次叔章兄閒居韵·其二元朝·梅致和小閤临池构,公来日捲帘。景多吟未遍,山好看无厌。祇益耽书卷,宁须问酒帘。朋来谁报似,乾鹊在晴檐。
  • 5.《同烟客诸子游古南池和壁上杜工部韵明朝·李孙宸水活仍通洫,堤遥碍进船。觅凉同坐石,荫柳忽闻蝉。炎暑销当夏,壶觞待晚天。醉来还藉草,新绿正如毡。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