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襄州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
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
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
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猜您喜欢

  • 1.《鸳鸯湖棹歌·之九十七清朝·朱彝尊舍南舍北绕春流,花外初莺啭未休。毕竟林塘输甪里,爱携宾客醉山楼。
  • 2.《过保德军有作元朝·李述祖我行河之浒,我陟山之巅。跋涉岂殊途,无劳怨独贤。懔懔踏崩崖,惴惴临深渊。安危系马足,戈矛兴目前。投装日之夕,散怀咏凉天。居人俯黄流,高城生暮烟。此邦实巨镇,势与...
  • 3.《宿石霜山前庄梦拜普贤像明日到院见壁间画如所梦有作宋朝·释德洪十幅蛾眉紫翠寒,何人逸想发毫端。匆惊瑞色云间相,曾向清宵梦里看。影像不真心自寂,悟迷无隔指空弹。了然一念非新故,我与群生入正观。
  • 4.《赠潘子明明朝·李云龙栎园归去赋閒居,修竹长楸共结庐。芳草不知三径处,白云常护一床书。桥通白板行携鹤,门近青溪卧看鱼。借问柴桑陶处士,几回花下过篮舆。
  • 5.《过竹山和邵宝游竹山诗原韵清朝·王抱承胜欲先生首倡游,得名四百有余秋。会无修菉千竿映,剩有空明一片浮。星聚昔偏来胜友,陆沉今已尽神州。眼前风景依然好,一一题诗在上头。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