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猜您喜欢

  • 1.《武夷九曲棹歌·其六元朝·余嘉宾悬崖叠嶂隐书堂,泽媚山辉草木香。行到源头清彻处,一溪风月印天光。
  • 2.《北门竹枝词十首·其六清朝·方仁渊拳声朗朗打雷台,酒冷重温月满杯。预定佳肴约同伴,明朝须早出城来。
  • 3.《栖霞明朝·余孟麟灵区支短策,异草摄长生。昼树苍鼯戏,春泉白鹿行。三台陵斗绝,千佛瞰云平。不管齐梁代,晨昏磬自鸣。
  • 4.《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明朝·岑徵花落鹃啼日欲曛,白蘋洲畔怅离群。东风绿遍章台柳,夜雨寒生梦泽云。避地小陵犹寄食,依人王粲谩从军。春深塞雁皆还北,书札何因报使君。
  • 5.《观吴绣君写兰戏赠明朝·李肇亨粉痕墨笔香濛濛,披图为我开芳丛。斜揎翠袖起盘礴,十指沸沸生春风。数枝柔倚楚畹碧,双蒂半吐湘烟浓。绿蛾低映螺黛湿,紫干微杂胭脂红。春宵苦短宿酲渴,疑有清露来瑶空。...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