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冲卿上元从架至集禧观偶成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
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
辇前时看新歌舞,仗外还如旧徼巡。
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猜您喜欢

  • 1.《悯农二首唐朝·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2.《立夏后大热偶书宋朝·白子仪朱辂初闻建赤旗,绿杨犹啭旧黄鹂。和风骀荡无三月,炎气凭陵又一时。飘去馀香花衬屐,覆来浓荫叶成帷。秋光只在前山里,不日凉襟却共披。
  • 3.《江阴花母节寿诗(故医家)明朝·王立道一身唯苦节,三徙得仙闾。欲试趋庭训,还探系肘书。江清鱼入馔,秋晚药供蔬。白首堪相慰,清尊幸不虚。
  • 4.《何氏寒碧堂宋朝·释道潜城东十亩春萧瑟,脩竹漫山蔼如栉。飕飕细浪鸣石齿,黯黯苍云翳朝日。虚堂正在无有处,不惜千竿开翠密。鸣鸠野鹊亦解喜,颉颃穿林语啾唧。但得凉阴过酒樽,莫辞晚色侵书帙。...
  • 5.《悲秋阁联明朝·痛绝列遗德;哀哉泣临轩。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