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永叔见赠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後,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猜您喜欢

  • 1.《梅仙观宋朝·洪朋炎灵失其御,四海无安税。呜乎梅南昌,脱屣元始岁。小臣披肝胆,宫掖事严秘。上书竟渺茫,弃掷江湖外。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向来杀青士,此事美无对。到今瑶池地,风露...
  • 2.《和兄之翰宠换苏印·其二宋朝·蒋之奇早同侍宦向长洲,今拥旌麾访旧游。自古风流诗酒地,韦苏州后蒋苏州。
  • 3.《寄西粤李生维明茂才乃勋臣嫡裔也明朝·何其伟两粤峰峦障暮烟,问谁旌节驻南天。山斋已下延徐榻,江海先回访戴船。麟阁勋名题汉署,龙门声藉记瑶篇。悬知匣里生颜色,夜夜楼头向斗边。
  • 4.《寄陶昭辑粤西道中明朝·何巩道忆君终日望高空,多病天涯叹道穷。柳色有情依旧宅,菊篱无恙待山翁。天浮积水云初白,树映斜阳叶正红。想到旅途肠断处,胡笳吹雁入秋风。
  • 5.《贫居自述·其三十三明朝·李孔修自持清介过残年,半句何曾敢怨天。藜藿不充心见乐,缊袍无耻意悠然。歌吟总是宽怀句,得丧全归造化权。赖有骚坛豪迈客,清风明月到篱边。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