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二首·道真沉溺九流浑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泝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只将奇字与人言。

猜您喜欢

  • 1.《花非花·灯花清朝·尹琼华映纱窗,辉绣幕。乍含苞,旋吐萼。好占喜信准明朝,晓风莫便轻摇落。
  • 2.《薄幸·次贺铸春情韵明朝·王翃顾花知态。笑影动、镜波分睐。恨想绝、年年无计,共揽女萝丝带。最宜人、气若幽兰,含辞未吐娇微奈。更唇暖长红,腮寒小白,素手连环偷解。悄语问、黄昏约,初未觉、玉颜成...
  • 3.《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五宋朝·释月涧佛祖格外机,衲僧向上著。著眼觑不是,举步踏不著。拟之即差,不拟尤错。是汝诸人,九十日如鹰在韝,如鱼在箔,有甚快乐。山僧今日出手,为诸人解拈去缚。
  • 4.《得白宗伯先生书明朝·石宝北雁正南翔,书来自帝乡。人同秋色老,情比道涂长。礼乐归宗伯,文章忆大方。江湖无限意,延伫几斜阳。
  • 5.《驻马听明朝·谷子敬则为你体性颠狂。柳絮随风空自忙。可怜芳魂飘荡。撇得桃花逐水为谁香。你是个入天台逞大胆的莽刘郎。扫蛾眉下毒手的乔张敞。只待学赚神女楚襄王。送的下巫峡你却在阳台上。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