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麾岭寄莘老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区区随传换冬春,夜半悬崖托此身。
岂慕王尊能许国,直缘毛义欲私亲。
施为已坏生平学,梦想犹归寂寞滨。
风月一歌劳者事,能明吾意可无人。

猜您喜欢

  • 1.《杂诗七首三国·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转蓬离本根,飘飖...
  • 2.《公佐索诗次别仲时小诗韵遗之五首·其五宋朝·周孚欲书归田具,请子试濡笔。先之蜡屐双,侑以藜杖一。
  • 3.《九日值雪言怀明朝·江源孤吟客子伤秋暮,九日行台见菊稀。蔽野冻云连朔漠,酿寒微雪洒旌旗。多情破帽笼斑鬓,何处空樽望白衣。窃喜天涯身健在,几时弦管醉东蓠。
  • 4.《金珑璁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博陵寻故垄。何时可卜佳城。经此地叹伶仃。贴上:风尘迷泪眼。云树隔归程净上:妳妳。你。愁鬓渐星星。
  • 5.《护城野步明朝·李寄芳草城隅路,羁怀散漫行。走坡黄犊健,掷水白鲦轻。孑孑游成懒,昏昏酒欲倾。转风晴可必,差慰道途情。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