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老欲求吾志,时方摭我华。
强将愁出塞,空得病还家。
日转山河暖,风含草木葩。
胜游思一往,不敢问三车。

猜您喜欢

  • 1.《赠薛校书唐朝·李白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 2.《留春令·咏梅花宋朝·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 3.《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其一明朝·王立道有美人兮山之阿,佩陆离兮冠峨峨。气凌兮衡岱,情驰兮湘波。结幽兰兮延伫,拊长剑兮寤歌。蹊窈窕兮轮辙稀,木繁翳兮禽声和。黄牛兮白马,岚光飞兮晴雨多。余何为兮兹独往,...
  • 4.《洞霄宫宋朝·释元肇夹道列苍官,回回水屈盘。一峰天柱杪,九锁洞云寒。涧草受春绿,山茶落晓丹。霜髯雪眉叟,倚杖听惊湍。
  • 5.《同诸馆丈赋讯倪武双年兄病二首·其一明朝·何吾驺维摩丈室借袈裟,棋子閒敲日半斜。玉女不须来捣药,仙人亲为教餐霞。每悬共步松间月,相待同烹雪片茶。买酒十千君卧病,梅花落尽又桃花。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