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彦珍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

猜您喜欢

  • 1.《石通洞宋朝·朱胜非涪翁诗名存宇宙,李杜摧锋君殿后。山川草木经品题,千古佳名长不朽。中年微累黔中□,石通曾运羲□□。
  • 2.《海会寺宴集以禅房花木深为韵得房字宋朝·杨之休碧玉千竿荫藓墙,水声山色近禅房。一轩疏雨僧棋静,满榻清风客梦长。隔叶几听流鸟弄,媚盘尤觉野蔬香。赋诗把酒龙泉上,共扫馀花坐晚凉。
  • 3.《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元朝·徐一夔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讲师雅知已,采菊...
  • 4.《喜雨时陈元孝见过明朝·王邦畿爱客开蓬牖,忧时重雨天。积思同望岁,良会若逢年。醉眼心存正,醒脾语喜偏。何当久离别,榻影令虚悬。
  • 5.《春兴·其十明朝·伍瑞隆今日清词侣,风流有二何。清心雪中映,佳句陇头多。别路同风雪,生涯共薜萝。不知缘底事,一月罢经过。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