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

猜您喜欢

  • 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朝·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2.《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宋朝·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3.《杂曲歌辞·水调·入破第三唐朝·不详昨夜遥欢出建章,今朝缀赏度昭阳。传声莫闭黄金屋,为报先开白玉堂。
  • 4.《石屏后集锓梓敬呈屏翁宋朝·戴炳新刊后藁又千首,近日江湖谁有之。妙似豫章前集语,老于夔府后来诗。梅深岁月枝逾古,菊饱风霜色转奇。要洗晚唐还大雅,愿扬宗旨破群痴。
  • 5.《代内赠明朝·江源夫君将命赏边邮,不似狂夫爱远游。执手耻为儿女态,出门先及庙堂忧。风霜栗烈宜加护,关塞驰□莫漫愁。□□愿回程须及早,古来离别白人头。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