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士宁先生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楼台高耸间晴霞,松桧阴森夹柳斜。
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自嗟不及门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猜您喜欢

  • 1.《邑中诸公见和再用前韵·其三宋朝·陈渊冷艳幽香不可名,老年春去独关情。林深雾暗何由见,赖有薰风为證明。
  • 2.《求画宋朝·慕容彦逢伯父有画美且都,丹青彷佛颜色渝。尘埃渍渍相染污,惟有笔画存规模。隔步看之有若无,想像人物沦烟芜。刲羊刺鹿皆模糊,皮毛狼籍血盘盂。巨索悬鼎地为炉,薪火炎炎胜西隅。...
  • 3.《吴市重逢陆大立顷有赠明朝·吴蕃昌西风暮雨下沧浪,短鬓黄花并有霜。一问故人多宿草,再来歌地是衰杨。平原旧客今谁在,伏胜遗经半未亡。还取青尊尽畴昔,月明重与向山塘。
  • 4.《赠柳文学·其二明朝·沈鍊若为楚曲凌辰发,犹抱音尘向明月。人言窈窕非玉凫,公自徘徊结罗袜。
  • 5.《上方寺访东坡先生石刻诗次韵清朝·王士祯昔出蜀冈道,黄叶鸣秋蝉。今来上方寺,绿萼破春烟。坦步宝带侧,延眺隋城巅。古刹龙象寂,残碣蛛丝悬。缅思峨嵋人,文采真神仙。赠诗日南使,宾佐皆豪贤。邈然竟终古,漱墨...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