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育王大觉禅师·山木悲鸣水怒流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山木悲鸣水怒流,百虫专夜思高秋。
道人方丈应无梦,想复长吟拟慧休。

猜您喜欢

  • 1.《送程给事知越州宋朝·王诲清班经岁侍凝旒,宠寄稽山第一州。琐闼风规丹扆侧,蓬莱烟霭碧江头。诗豪谁敢雷门过,乡老争陪昼锦游。行路光华浮画鹢,浩然佳思鉴湖秋。
  • 2.《和提举游上方南禅十韵宋朝·吕陶宿约游云谷,晨兴过寺扉。雨声随步急,暑气逐风微。正午逢晴照,层霄敛夕霏。江涛千里涌,城郭万山围。清集同挥麈,高谈及转玑。虚凉河朔饮,萧散道家衣。适意朋簪盛,回头...
  • 3.《闻雁·其四明朝·王弘诲结阵寒云夕照斜,白蘋红蓼对江花。多才似欲怜庄叟,作意长鸣度远沙。
  • 4.《长安杂书所见·其四明朝·吴宪堂司回话敢支吾,严讯累人喘未苏。临案期令冤立洗,谳词肯教法重诬。鸿冥千里违双阙,鸥梦扁舟入五湖。硕果只今都已尽,感时泪血溅春芜。
  • 5.《至日书怀明朝·李坚(贞夫)节届书云默自吁,年华去我似奔驹。满前风景多新样,向后儿童成老夫。万里乡书经岁少,一官匏系许身愚。晴窗搦管聊裁句,兀坐檐楹对碧虚。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