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燮之蜀永康簿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蜀山万里一青袍,石栈天梯箠辔高。
多学似君宁易得,小官於此亦徒劳。
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
他日寄声能问我,应从锦水至江皋。

猜您喜欢

  • 1.《示鹿苑如老宋朝·李正民隐约平林夕照红,杖藜松径叩莲宫。有言未必输摩诘,得句何妨示己公。自静其心心合道,无情于境境成空。谁知觌面相看处,洞水西流信已通。
  • 2.《和王岱麓一首明朝·王渐逵移家遥傍翠微开,委巷真成避地来。癖病淹留虚岁月,清秋怀抱向楼台。携壶每爱依芳社,席地何妨散绿苔。多谢右丞情独至,殷勤杯酒故相催。
  • 3.《胡已茂端明同年挽词·其二宋朝·张守道德文恭并,才猷修简亲。中庸汉伯始,清献晋平春。望袭高华胄,身终侍从臣。不谐三老约,华屋繐帷新。
  • 4.《赠王主簿元朝·释妙声簿领劭农出郭西,桑麻原隰绿阴齐。吟残三月桃花雨,蹋遍千村燕子泥。陶令喜寻庐岳社,杜陵甘老浣花溪。欲知思爱深多少,处处春风布谷啼。
  • 5.《闲居杂言集陶三十首并序·其二十明朝·江源我实幽居士,在己何怨天。若不委穷达,百世谁当传。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