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端无华滋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草端无华滋,阴气已盘固。
暄妍却如春,岁晚曾不寤。
一裘可以暖,贫士终难豫。
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坏户。

猜您喜欢

  • 1.《夜坐(效孟浩然)元朝·李昱亦知今夕好,无地著尘埃。人在月下坐,风从树里来。对巢栖鸟定,照影去萤回。更道襄阳叟,清诗解品裁。
  • 2.《山居菊盛开谩兴三首用唐人韵·其一明朝·王渐逵青萝山下看新谱,几度锄云得尽栽。标格自能驱俗去,清香还许并诗来。似怜空静深深映,却为佳辰故故开。犹恨明年燕蓟路,风尘遥处首重回。
  • 3.《题公安知县柳应辰屯田默庵宋朝·刘挚语默本无常,此道知者寡。君子默诸心,志气纳陶冶。至神所安潜,可使万物化。精微与道契,密不见纤罅。世俗默在口,钤若偶人者。至其中所骛,逐逐散万马。我来观默庵,虚白...
  • 4.《四月节景宋朝·戴炳茶歌才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苍竹招风凉意足,碧梧留雨夜声多。瓜缘茅屋抽长蔓,藕过蔬畦出矮荷。最喜白鸥相狎久,对人自在浴清波。
  • 5.《春日何凝生招饮不果赴赋此代柬明朝·李之世春阴漠漠殢花朝,约略疏英半解条。欹枕却怜人似醉,应门刚报客来招。蜂冲短槛翅犹湿,莺啭高篁舌未调。最是同怀不同赏,绿窗对雨写芭蕉。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