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
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猜您喜欢

  • 1.《五松驿唐朝·李商隐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 2.《宿平遥集福寺宋朝·刘涛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 3.《谒大忠祠分韵得絮字(社诗)明朝·王渐逵不识大忠祠,偶约城南侣。怀贤一相访,晴旻敞高树。断岸通寒潮,飞甍肃华宇。忆读厓门志,因之揽双屿。陆海翻鲸波,赵宋失其驭。错落晨中星,飘泊风前絮。荒碑不可觅,父老...
  • 4.《秋夜明朝·王邦畿未得平情学,年来积感深。静中知肺病,夜半喜秋霖。竹响摇清梦,兰香披素襟。明朝拉朋好,高蹑北山岑。
  • 5.《入庐山口号四绝句·其一清朝·王士祯翠竹青松里,横峰侧岭间。坡公曾有语,真个到庐山。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