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太祝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激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猜您喜欢

  • 1.《陆游家训宋朝·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
  • 2.《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其四宋朝·陈渊世路红尘可厌,人情白首如新。便可闭门端坐,不须开眼看人。
  • 3.《次韵叶权之南宫春兴宋朝·慕容彦逢三年客京华,雰埃侵鬓绿。花时岂相关,藜藿欣自足。故春锁胶庠,庭槐如兔目。沂风清昼吟,璧水泛晨瞩。今我复来兹,芳菲照华屋。日长帘幕深,欠伸倦晴燠。英英同舍郎,文采...
  • 4.《宋朝·释普鉴月圆,伏惟三世诸佛。狸奴白牯,各各起居万福。时中淡薄,无可相延,切希宽抱。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恼,不甘水草。遇著暖日和风,当下和身便倒。教渠拽杷牵犁,直是摇...
  • 5.《泾县即事明朝·李胜原古木荒碑对县门,数家烟火自黄昏。河流故绕山边市,驿路斜通郭外村。烟雨园林梅结子,春风篱落竹生孙。愁看市井萧条甚,丧乱曾经几戍屯。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