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道中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
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猜您喜欢

  • 1.《古兴十六首·其十宋朝·沈辽天外青青山,重云忽蒙翳。青山终不移,明目未可睨。秋风方憀慄,冥雨何时霁。不见希夷翁,欲学穷年睡。
  • 2.《蜡祭前一日致斋亭午风日和暖呈同舍二绝·其二宋朝·许景衡午枕昏昏迎好梦,斋房寂寂称幽人。却思寒夜诸公子,解作霜台一笑春。
  • 3.《奉慰王虞石老师明朝·李之世一夜灵椿陨玉枝,西风吹梦遍江湄。中朝方藉燕然石,瘴海人看堕泪碑。马首瞻云空有恋,螭头捧檄转成悲。关河望断无消息,边塞迢迢去雁迟。
  • 4.《玉芙蓉明朝·汪廷讷潜心孔氏书。寄兴相如赋。更操觚染翰将羲献临摹。勋名倘得绳先祖。方信吾家有凤雏。合:窗前读。悬头刺股。况当今圣明天子正崇儒。
  • 5.《步韵呈望月轩主人·其三清朝·杜友房厌听海内鼓鼙音,销尽闻鸡起舞心。短褐无因纡紫绶,高台有感筑黄金。清诗韵协中宵笛,浓酒痕添此日襟。国士众人知遇异,临风慷慨一输忱。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