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正叔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
利行有厄辙,势涉无恬澜。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欢。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宽。
超然子有意,为我歌考盘。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盘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趋所安。

猜您喜欢

  • 1.《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唐朝·李商隐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 2.《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明朝·徐渭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浆人。两岸鸥凫浑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 3.《宿崆峒明朝·白鉴年年登眺慕崆峒,偶尔同游到上峰。一穴深开元鹤洞,五台高建梵王宫。山雄虎踞周围立,路险羊肠缭绕通。问道有人无处觅,聊存栋宇寄行踪。
  • 4.《秋怀有寄明朝·何士埙凉飙生两鬓,何事不堪怜。宿雨停宵月,新霜乱晓烟。狂无方外侣,兴怯饮中仙。雁影灯前落,声声搅独眠。
  • 5.《哀词哀亡女也明朝·吴琏念乃容,忆乃心。莹然一圭璧,允矣双南金。未鼓瑟与琴,何地扬清音。后妃天命使若汝,国风那见关睢吟。关睢吟,作于古不作于今,汝翁一泪常沾襟。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