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喜文章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颇复好功名。
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蚕耕。
低徊但志食,邂逅亦专城。
仰惭冥冥士,俯愧扰扰甿。
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猜您喜欢

  • 1.《偈·其十三唐朝·契此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
  • 2.《浣溪沙·其一·即席和徐守元宵宋朝·丘崇铁锁星桥永夜通。万家帘幕度香风。俊游人在笑声中。罗绮十行眉黛绿,银花千炬簇莲红。座中争看黑头公。
  • 3.《寄见心上人·其一元朝·苏天民见说双溪寺,缘溪一径微。泉香供客饮,山翠湿人衣。老鹤依松立,轻云著树飞。高僧清坐久,都与世相随。
  • 4.《题吴指挥致仁卷明朝·江源辽东老将功成后,洗马春流解铁衣。百战山河无旧梦,满庭歌吹舞新姬。班超老去心犹赤,王剪归来鬓已丝。见说宁馨真将种,尽将韬略一传之。
  • 5.《经圯上明朝·李之世丈人逢孺子,挟策此相邀。所以邳城下,今存坠履桥。灵奇伤往事,契合想前朝。濉水东流去,英雄恨未销。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