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甫至龙安暮归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隐隐西南月一钩,春风落日澹如秋。
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

猜您喜欢

  • 1.《和邓慎思初入试院宋朝·余干江南尝应檄书行,多向西风拂露英。薄暮解装融祖寺,侵晨挥策楚王城。明蟾又见中秋色,哀雁仍闻半夜声。怀旧感新搔短发,归时应有二毛生。
  • 2.《偈六首·其六宋朝·释净端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无坏烂。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不办。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
  • 3.《前题自和明朝·何巩道满林啼鸟不闻蝉,独卧空园意悄然。沽酒欲寻临水店,采莲不用过江钱。檐苔映绿松边瓦,炉火灰红茗后烟。一入清秋情致冷,为谁吟待菊花天。
  • 4.《荣寿堂为刘用行二亲题明朝·李廷美人生无百年,光阴如反掌。得意功名鲜有终,无情白发偏能长。何如刘氏美双亲,伯鸾德曜堪比伦。荷衣蕙带非忤俗,裙布荆钗不为贫。穷居宴坐长相守,朝看云山暮杯酒。鹿车不挽...
  • 5.《耆英会·其一明朝·李廷美四人三百一十岁,昔日同年今日会。少宰堂中张绮筵,风光迥出尘埃外。两两歌童宫样妆,明眸皓齿声相配。美酒香茶雨露清,奇花异卉烟霞蔼。座中有客称病夫,阔论高谈恣忘愧。...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