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泛舟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强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风泝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於何处不相招。

猜您喜欢

  • 1.《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一元朝·吴当百年文物际重熙,丽日祥云昼刻迟。上相传宣催草诏,看君落笔玉堂时。
  • 2.《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其二宋朝·沈辽老去不为世网萦,我为清冷亦假名。不识丹台与赤城,此间寂寂无人声。下视千里山川平,其间隐显自晦明。稽康作乐知未精,庄周能宁何用撄。有动不在弹与枰,至静何为论搀枪。...
  • 3.《避地清朝·方昌翰避地危如巢幕燕,挈家情类触藩羊。一杯未饮心先醉,五夜含愁鬓欲霜。吾辈几人思蹈海,中原时事拟探汤。隆中圯上今何有,俯仰千秋意激昂。
  • 4.《读子苍诗卷·其一宋朝·释道潜蜀国奇男子,能文到古人。淳源稽大雅,妙曲和阳春。节物惊摇落,僧坊断四邻。看君新著述,时与短檠亲。
  • 5.《煞尾明朝·谷子敬天宽呵无由得遇青鸾便海阔也有信难通锦鲤传。也不索登长空。临巨渊。过重山。涉大川。只隔得一片白云便相见。天涯在你目前。海角在你足边。不比你那送行处。西出阳关路儿远...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