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生白华岩修道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白华岩主是金仙,假作山僧学道禅。
珍重此行吾不及,为传消息结因缘。

猜您喜欢

  • 1.《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朝·孟浩然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 2.《河南民为河南尹某公歌(题从《古谣谚》卷八一拟)唐朝·佚名天灾流行兮代有,下民昏垫兮时数。命无以逃兮谅自嗟,岂将天怒。我尹之慰恤兮,实解予之愁苦。夫得耕兮妇得织,日出得作兮日入得息。此固我君之忧民兮,俾我尹之来即。
  • 3.《沁园春·壮岁耽书宋朝·密璹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衲被蒙头,草鞋著脚,风雨萧萧秋意深。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看谷变、陵...
  • 4.《赠抚琴刘伯华宋朝·苏元老公子方年少,丝桐长有名。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涧落泉初响,风清月正明。起予千古意,恻怅不胜情。
  • 5.《送李霖九时由凤翔少参谪汉中清朝·王紫绶纱笼诗句壁曾留,满目苍凉感旧游。函谷主人关令尹,扶风属吏汉诸侯。莲花云黑三秦雨,栈道霜红万木秋。梦里不知君去远,更随明月到梁州。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